保护沪语全上海在行动

时间: 2024-08-23 08:43:59 |   作者: 乐鱼全球

  “灵伐,结棍伐?(好吗?厉害吗?)”2月16日,上海80后软件设计师吴炜的“沪语手机输入法”刚上线不久,就有热心用户迅速下载并通过手机兴奋地发布了微博。软件发布仅1个小时,下载量即达1500人次。一天之后,另一名80后上海人王佳梁开发的“王版”沪语手机输入法完成词库更新并登录苹果系统,也引来一片叫好声。

  一时间“双版争锋”不仅成为坊间趣谈,也让自去年以来民间持续的保护上海话话题再度掀起高潮。

  “语言,是一种情感。”吴炜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吴炜坦白说自己对上海话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他也是电脑版“吴语输入法”的使用者,这套系统由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著名吴语研究专家钱乃荣教授在2008年主持开发,当时曾获得数十万的下载量。

  手机沪语输入法源于手机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吴炜看到身边很多朋友喜欢用上海话来发短信,但因为只能用普通话发音来拼写,所以会出现很多沪语白字。比如“瞎讲八讲”写成“哈刚八刚”。

  何不开发一套手机沪语输入法,让大家用规范的文字来交流,让正统的上海话得到线年多的时间,研发出这套手机沪语输入法。它以钱乃荣教授的上海话拼音注音方式为基准,严格遵从了上海话发音的标准,同时在实用性上作了不少改进,以适合“新新派”使用。即使沪语不标准,像an、ang不分等,也能在手机上打出相应的上海话。比如输入“hagangyousagangdou”,对应出现沪语“瞎讲有啥讲头”。此外,软件还有自动纠错功能,保证打出的都是吴语正字。

  赶上智能手机普及和微博走红的好势头,这套方便、易上手的输入法一推出就获得热烈好评。“很多时候看TVB电视剧里面的主角msn、短信都是粤语。姐承认,那一刻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啊!现在好了,终于有自己的啦!”“灵额!欢喜!保护上海文化就要从讲正音写正字开始,语言和历史古迹一样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不能像古建筑一样被保护性拆除。”

  钱乃荣教授对吴炜的这套输入法非常欣赏。“此前我们推出过电脑版沪语输入法,现在推出手机版,对科学保护上海话是很大的贡献。”

  钱乃荣教授长期致力于上海方言的传承和保护。2011年年末的上海语文学会学术年会上,钱乃荣等82名学者联名发布了《关于科学保护上海话的倡议书》,倡议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要有上海话报站,上海的电台和电视台开设上海话频道并对上海话书面语开展正字和正音活动。

  心切,是因为上海话保护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钱乃荣教授介绍,从1990年代起,上海大力推广普通话,小学限制学生在课余说上海话,结果造成几代上海小孩子只说普通话,上海话母语表达能力低下。

  80后上海人王群对此感受极深。“念小学时,公共场合到处都有‘推行普通话’的标志,时刻提醒人们用普通话交流。”王群虽然在家和父母说上海话,但是一到学校就会自动转成“普通话频道”,因为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会扣品行分,“感觉进了学校门儿,就到了北京城”。如今王群3岁的小孩豆豆是完全不会说也听不懂上海话了,因为豆豆爸爸是福建人,家里也都说普通话,“估计我们家以后就没有说上海话的人了。”王群很有些伤感。

  “如此下去,上海话很快就会死掉,而一种语言死了,如果想恢复就非常难。”钱乃荣言语间满是担忧。

  发起《倡议书》的学者们认为,从语言学视角看,普通话与上海话或者方言之间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甚至是一直有互动的。上海话中很多词语也进入了普通话,丰富了普通话,比如“沙发、麦克风、马路、洋房、电灯泡”等都是上海话进入普通话的例子。

  庆幸的是,日渐增长的保护传统上海话的舆论呼声,已经引起了官方的关注。据悉,上海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主要的公立幼儿园内,都配置了会说上海话的教师;同时也提出小学生注意学好上海话的要求。

  “落雨啦,打烊啦,小八腊子开会啦。”从上学期开始,东方幼儿园联洋社区就鼓励老师在课间和小朋友用上海话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在课间都能够说上海线%的孩子都表示喜欢学上海话。幼儿园园长表示,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小朋友学说上海话不需要开设专门的沪语课,平时用沪语做游戏、做日常交流,更容易形成语言习惯。

  传媒方面,上海话也开始有更多登堂入室的机会。继沪语报站、客舱沪语广播之后,微博上还出现了沪语天气预报。

  上海滑稽演员钱程最近打算“跨界”,出两本书教说上海话,一本面向老年人,一本针对小孩子。“以前小朋友在弄堂里唱的儿歌都要把它们捡回来,后面附一张碟片,由我来录音,方便对照。”第一本上海方言小说《弄堂》年前已经出版,这本书使用上海话正字,标注上海话音标,许多讲得出却写不出的上海话,现在都可以写出来了。

  曾多次呼吁传承沪语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朱云仙呼吁设立“方言博物馆”。

  朱云仙认为,方言深入人们的生活,蕴藏不同的民间传统文化背景,有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因此,他建议设实体或者虚拟的上海方言博物馆,在全面调查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方法,长久保存并对外展示上海方言以及上海地域文化的全貌。

  科技手段保护上海话的建议已得到响应。上海话发音人招募工作和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启动已有一年。上海市语委表示,目前,上海市区及金山、宝山、松江等9个调查点共49名发音人已遴选确定,但由于选拔条件严格、及城市化进程太快等原因,仍有青浦、川沙、南汇等3个地区的发音人未能招满。遗憾中能确定的是,变化中的上海话将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永久保留下来。

  “沪cares”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团体。20多位白领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走到一起,自发组建了一个保护、传承上海方言的社团。沪cares与英文“Whocares”(谁关心)谐音,表明保护、传承沪语是上海人关心的事情。社团举办的“沪语角”得到上海图书馆、街道社区的支持,获得免费提供的场地。除了绕口令、成语接龙等活动内容外,社团还酝酿着组织文化沙龙、老弄堂一日游等文化活动。

  网络社区也出现上海话学习阵地。上海人网站、弄堂网站等都吸引了大批沪语“粉丝”,KDS宽带山是上海最大的本土论坛,里面几乎全都是用上海方言发的帖子。

  吴炜这两天则忙着手机沪语输入法的改善工作。软件上线才短短几天,不少粉丝已经提出各种建议,比如最好设置简拼方便使用,“hshs”出来就是“瞎三话四(瞎说,胡扯)”,“dylj”出来就是“弹眼落睛(刺眼或惊艳)”等等。

  钱乃荣教授表示,一种方言只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能得到更优秀的保护。特别像沪剧、滑稽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唱词、剧本若无法用准确的文字记录下来,那么对文化传承是很不利的。

  有人担心“沪语输入法”会否只是一时流行。对此钱教授显得信心十足:“设计正确、使用起来更便捷、用词规范、大家提倡,就会红下去。”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灵伐,结棍伐?(好吗?厉害吗?)”2月16日,上海80后软件设计师吴炜的“沪语手机输入法”刚上线不久,就有热心用户迅速下载并通过手机兴奋地发布了微博。软件发布仅1个小时,下载量即达1500人次。一天之后,另一名80后上海人王佳梁开发的“王版”沪语手机输入法完成词库更新并登录苹果系统,也引来一片叫好声。

  一时间“双版争锋”不仅成为坊间趣谈,也让自去年以来民间持续的保护上海话话题再度掀起高潮。

  “语言,是一种情感。”吴炜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吴炜坦白说自己对上海话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他也是电脑版“吴语输入法”的使用者,这套系统由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著名吴语研究专家钱乃荣教授在2008年主持开发,当时曾获得数十万的下载量。

  手机沪语输入法源于手机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吴炜看到身边很多朋友喜欢用上海话来发短信,但因为只能用普通话发音来拼写,所以会出现很多沪语白字。比如“瞎讲八讲”写成“哈刚八刚”。

  何不开发一套手机沪语输入法,让大家用规范的文字来交流,让正统的上海话得到线年多的时间,研发出这套手机沪语输入法。它以钱乃荣教授的上海话拼音注音方式为基准,严格遵从了上海话发音的标准,同时在实用性上作了不少改进,以适合“新新派”使用。即使沪语不标准,像an、ang不分等,也能在手机上打出相应的上海话。比如输入“hagangyousagangdou”,对应出现沪语“瞎讲有啥讲头”。此外,软件还有自动纠错功能,保证打出的都是吴语正字。

  赶上智能手机普及和微博走红的好势头,这套方便、易上手的输入法一推出就获得热烈好评。“很多时候看TVB电视剧里面的主角msn、短信都是粤语。姐承认,那一刻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啊!现在好了,终于有自己的啦!”“灵额!欢喜!保护上海文化就要从讲正音写正字开始,语言和历史古迹一样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不能像古建筑一样被保护性拆除。”

  钱乃荣教授对吴炜的这套输入法非常欣赏。“此前我们推出过电脑版沪语输入法,现在推出手机版,对科学保护上海话是很大的贡献。”

  钱乃荣教授长期致力于上海方言的传承和保护。2011年年末的上海语文学会学术年会上,钱乃荣等82名学者联名发布了《关于科学保护上海话的倡议书》,倡议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要有上海话报站,上海的电台和电视台开设上海话频道并对上海话书面语开展正字和正音活动。

  心切,是因为上海话保护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钱乃荣教授介绍,从1990年代起,上海大力推广普通话,小学限制学生在课余说上海话,结果造成几代上海小孩子只说普通话,上海话母语表达能力低下。

  80后上海人王群对此感受极深。“念小学时,公共场合到处都有‘推行普通话’的标志,时刻提醒人们用普通话交流。”王群虽然在家和父母说上海话,但是一到学校就会自动转成“普通话频道”,因为学校对说方言的行为会扣品行分,“感觉进了学校门儿,就到了北京城”。如今王群3岁的小孩豆豆是完全不会说也听不懂上海话了,因为豆豆爸爸是福建人,家里也都说普通话,“估计我们家以后就没有说上海话的人了。”王群很有些伤感。

  “如此下去,上海话很快就会死掉,而一种语言死了,如果想恢复就非常难。”钱乃荣言语间满是担忧。

  发起《倡议书》的学者们认为,从语言学视角看,普通话与上海话或者方言之间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甚至是一直有互动的。上海话中很多词语也进入了普通话,丰富了普通话,比如“沙发、麦克风、马路、洋房、电灯泡”等都是上海话进入普通话的例子。

  庆幸的是,日渐增长的保护传统上海话的舆论呼声,已经引起了官方的关注。据悉,上海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主要的公立幼儿园内,都配置了会说上海话的教师;同时也提出小学生注意学好上海话的要求。

  “落雨啦,打烊啦,小八腊子开会啦。”从上学期开始,东方幼儿园联洋社区就鼓励老师在课间和小朋友用上海话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在课间都能够说上海线%的孩子都表示喜欢学上海话。幼儿园园长表示,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小朋友学说上海话不需要开设专门的沪语课,平时用沪语做游戏、做日常交流,更容易形成语言习惯。

  传媒方面,上海话也开始有更多登堂入室的机会。继沪语报站、客舱沪语广播之后,微博上还出现了沪语天气预报。

  上海滑稽演员钱程最近打算“跨界”,出两本书教说上海话,一本面向老年人,一本针对小孩子。“以前小朋友在弄堂里唱的儿歌都要把它们捡回来,后面附一张碟片,由我来录音,方便对照。”第一本上海方言小说《弄堂》年前已经出版,这本书使用上海话正字,标注上海话音标,许多讲得出却写不出的上海话,现在都可以写出来了。

  曾多次呼吁传承沪语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朱云仙呼吁设立“方言博物馆”。

  朱云仙认为,方言深入人们的生活,蕴藏不同的民间传统文化背景,有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因此,他建议设实体或者虚拟的上海方言博物馆,在全面调查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方法,长久保存并对外展示上海方言以及上海地域文化的全貌。

  科技手段保护上海话的建议已得到响应。上海话发音人招募工作和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启动已有一年。上海市语委表示,目前,上海市区及金山、宝山、松江等9个调查点共49名发音人已遴选确定,但由于选拔条件严格、及城市化进程太快等原因,仍有青浦、川沙、南汇等3个地区的发音人未能招满。遗憾中能确定的是,变化中的上海话将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永久保留下来。

  “沪cares”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团体。20多位白领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走到一起,自发组建了一个保护、传承上海方言的社团。沪cares与英文“Whocares”(谁关心)谐音,表明保护、传承沪语是上海人关心的事情。社团举办的“沪语角”得到上海图书馆、街道社区的支持,获得免费提供的场地。除了绕口令、成语接龙等活动内容外,社团还酝酿着组织文化沙龙、老弄堂一日游等文化活动。

  网络社区也出现上海话学习阵地。上海人网站、弄堂网站等都吸引了大批沪语“粉丝”,KDS宽带山是上海最大的本土论坛,里面几乎全都是用上海方言发的帖子。

  吴炜这两天则忙着手机沪语输入法的改善工作。软件上线才短短几天,不少粉丝已经提出各种建议,比如最好设置简拼方便使用,“hshs”出来就是“瞎三话四(瞎说,胡扯)”,“dylj”出来就是“弹眼落睛(刺眼或惊艳)”等等。

  钱乃荣教授表示,一种方言只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能得到更优秀的保护。特别像沪剧、滑稽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唱词、剧本若无法用准确的文字记录下来,那么对文化传承是很不利的。

  有人担心“沪语输入法”会否只是一时流行。对此钱教授显得信心十足:“设计正确、使用起来更便捷、用词规范、大家提倡,就会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