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09 13:40:17 | 作者: 乐鱼全球
毛竹,别名楠竹、茅竹、南竹、江南竹、猫竹、猫头竹、唐竹、孟宗竹,为禾本科竹亚科 ( bambusaceae ) 刚竹属 (phyllostachys) 植物,学名 ph. edulis (carr) h. delehaie, 是我国的传统经营竹种。 集材用、食用、观赏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并具固土防风作用,大范围的应用于建材、建筑、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及环境 绿化美化等所有的领域。毛竹生产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例,尤其在林业生产占有主体地位,是我国林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毛竹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用途最广,经济效益最佳,生态适应性较强的竹种。毛竹是散生竹家族中最高大的竹种,秆高可达 20m 以上,径达 18 cm 以上,为我国最主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毛竹生态适应性较强,在年均气温 14~21 ℃ ,年降水量 800~1900mm , 中心产区海拔 300 ~800m , 西南地区海拔 2100m 以下的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发育良好,且能耐大霜大雪。
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 1737 年引入日本栽培,后又引至欧美国家。
秆的基部或中下部的节间异常短缩呈斜口状或不规则的形状。是名贵的观赏竹种。产于湖南君山。
秆中部以下一些节间极为缩短而于一侧肿胀,相邻的节交互倾斜而于一侧彼此上下相接或近于相接,其他性状同毛竹。各地毛竹林中零星出现,少有成小片生长。是名贵的观赏竹种。
不同于原栽培型的是秆的中部以下有 10 个以上的节间在中部膨大如佛肚状,但相邻的各节并不彼此交互倾斜。产于浙江安吉。
秆为钝四菱形。此种钝四菱形并非因人工作用所成。 产湖南君山。供观赏或制作工 艺品。
秆具 5~7 条钝棱,横断面略似梅花形,产湖南君山。供观赏或制作工艺品。
毛竹最适宜的天气特征情况为年平均温度 15~20 , 1 月平均温度 4~5 ℃ ( 最冷气温不低于 - 13 ℃) ,年降水量 1200mm 以上且分布较均匀。
土层深度 50 cm 以上(丰产林要求 80 cm 以上),疏松、湿润、排水良好,腐殖质土在 6 cm 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 pH 值 4 ~7 。
中心区选择海拔 800m 以下、坡度较平缓且避风的山谷、山麓或山腰地带;北边缘区选择海拔 500 m 以下;西边缘区选择海拔 600 ~800m 的背风向阳的山谷、山麓地带;南边缘区选择海拔 600m 以上的山谷、山麓背风向阳地带,坡度小于 30° 。
造林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 1 个月。造林整地可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等 2 种。
包括清理林地、全面开垦和挖栽植穴等 3 道工序。造林前一定要进行清理林地。砍除杂草、灌木,并将其平铺于林地,以保持水土。
全面开垦就是对造林地全面翻土。深度 20~30cm ,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的树蔸、树根等。适当保留部分不影响毛竹生长的阔叶树。翻土时,将表土翻入底层,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底土翻到表层,有利于矿物质风化。大的土块可以不打散,经过一定时期的日晒、雨淋和冬季的霜冻后,会自然粉碎。
毛竹移竹造林穴长 1.0m ,宽 0.5~0.6m ,深 0.4m 左右;毛竹截秆造林、移鞭造林穴长 0.8~1.0m , 宽 0.3~0.4m , 深 0.2~0.3m ; 毛竹实生苗造林穴长 0.5~0.6m , 宽 0. 5m 左右,深 0.3~0.4m 为宜。挖穴时,把心土和表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回填时将表土填于穴底。在坡地上挖栽植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株行距离、栽植穴规格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详细情况,如立地条件、经营目的、经营水平等,再行确定。
对坡度较大 ( 20°~30°) 的造林地,最好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整地带的宽度及带间距离为 3 m 左右。整地带上,首先清理林地,劈除杂草灌木;然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 0.4m 左右;再在已翻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挖栽植穴。挖栽植穴的方法与全面整地的方法相同。造林后 1~2 年内将未垦带轮流垦完,或根据日后发笋情况分年度逐步垦完。
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都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引起水土流失,尤其在陡坡( 30° 以上)地上进行整地。块状整地易,促进毛竹行鞭孕笋长竹,提早成林。故提倡进行块状整地。
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 2m 左右的杂草灌木,并将其平铺于林地;再根据经营目的,确定栽植穴的规格(同全面整地),挖好栽植穴。栽植后 1~2 年内,根据具体需要,扩穴至整块林地。
挖栽植穴之前,首先要确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 根据各地的经验,毛竹移竹造林,每 667 m 2 栽 22~33 株,株行距 5 m × 6 m 或 4 m × 5 m ; 毛竹截秆造林、移鞭造林和实生苗造林等,每 667m2 栽 44~55 株,株行距 4 m × 4 m 或 3 m × 4m 。
冬季和早春(即 11 ~ 2 月)是毛竹造林的适宜季节。毛竹在 3 ~ 5 月出笋成竹, 6 ~ 7 月新竹生长旺盛, 8 ~ 10 月行鞭排芽, 11 月至翌年 2 月竹子生长较缓慢。由于毛竹分布和引种地区辽阔,各地天气特征情况差异较大,栽植季节也不一样。在毛竹分布的中心区,冬季和早春,除严寒天气外,都可造林。在分布和引种的北缘,冬季气温低,雨量少,空气中水分含量小,蒸发量大。这时栽植母竹或竹苗,往往竹叶会失水枯死,成活率不高。所以,最好在早春 2 月为宜。在南缘,冬季气温较低,空气中水分含量较高,母竹或竹苗生长缓慢,或处于 “ 休眠 ” 状态,这时造林成活率较高。因此,在竹笋出土前 20~30 d 造林成活率较高。在毛竹分布的中心区内,近距离移竹造林,只要挖母竹时注意保护鞭根,多带宿土, 1 年中除高温伏天 和严寒冬天外,都可造林。但是,大规模造林时,这一经验不宜采用。因为在竹子生长季节,母竹若保护不善,造林成活率很低。移鞭造林和截秆移鞭造林,在竹笋出土前 1 个月左 右效果较好。栽植过早(冬季或早春),竹鞭在造林穴中时间长,消耗养分多,不利出笋和新竹生长。
毛竹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实生苗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鞭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上应用最广。
幼林新竹在抽技后展叶前,折去或砍去 1/5~1/4 竹梢,去掉顶端优势,这样做才能够减少蒸发,提高抗旱能力,促进鞭根生长,又能防止风雪危害。
幼林竹株一般量多细小,应于秋冬进行适当的间伐抚育。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以促进幼林快速成林,提早成林。有些生长稠密而健壮的竹株,可以挖来做母竹造林。同时新造竹林出笋后,常因水分养分供应不足而退笋,不能成竹。因此,应及早疏去弱笋、小笋及退笋,保留 2~3 个健壮竹笋长成新竹。
施肥能促进新竹生长,提早成林。新造竹林中,各种肥料都可使用。迟效性的有机肥料,如厩肥、骨粉、土杂肥、塘泥等,最好在秋冬季节施用,既能增加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鞭芽越冬很有好处。速效性的化肥(如尿素、氨水等)、饼肥和人粪尿等,应在春夏季节施用。以便及时供应竹子生长的需要,避免肥料流失。施用迟效性有机肥料,可在栽植后不久的竹株根盘两侧 30 cm 处开沟或挖穴施入,施后盖草、覆土保墒。每亩施厩肥、 土杂肥或塘泥 1. 5~2.5 t 。在每年的 2 月和 9 月。也可直接撒在林地上,要盖上一层土。
新竹林郁闭前,每年除草松土 1~2 次。第一次在 5~6 月间较好,这时已长出新竹,林地上的杂草较嫩,除后易腐烂。第二次在月间较好,这时竹正在行鞭排芽,而林地上的杂草生长也很旺盛,竹子与杂草都要大量消耗水分和养分,矛盾较大。每年若进行 1 次除草松土,可在 7 ~ 8 月间进行,这时高温多湿,除下的杂草容易腐烂。
冬至一翌年 2 月前后,竹林封冻前浇封冻水;清明前后竹笋出土前,浇出笋水;大暑至立秋前后,浇行鞭水。以喷灌为宜,直至全林土壤灌透为止。 3 ~ 5 月,对地下水位较高或容易积水的竹林开挖排水沟或渠,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积水。对于有条件的竹林,每年可进行 3~4 次灌溉,以喷灌为宜。
选留出笋盛期的粗大、健壮、分布均匀的竹笋 30% 用来培育新竹。每度保留新竹 40~60 株 /667m2 。若林分密度不够或新壮竹少,则尽量增大留笋数,以培养新竹。大小年明显竹林多培育小年竹。及时掩埋露出地面的鞭梢。
竹林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综合防治,以营林为基础,调整竹林结构,加强管理,提高竹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对竹蝗、竹毒蛾、竹螟、卵园蝽及毛竹枯梢病等危害性大的病虫害要认真预测预报,及早防治,做好病虫害的检疫。
毛竹枯梢病,其病症为枯梢,竹枝处有舌状褐斑。毛竹感病后先在主梢或枝条的节叉处出现舌状或梭形病斑,初为淡褐色后变成紫褐色。当病斑包围枝或干一圈时,其上部叶片变黄,纵卷直到枯死脱落。在林间因病害危害的程度不一,竹子可出现枯梢、枯枝和全株枯死三种类型。剖开病竹,可见病斑内壁变为褐色,并长有白色絮状菌丝体。 7 ~ 8 月份高温、干燥,此病容易流行。
其防治方法主要有: ① 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在冬末春初毛竹出笋前,结合常规的砍竹、钩梢两项生产措施,彻底清除竹林内的死竹及病枝、病梢,以减少病害的侵染源; ② 加强检疫,禁止带病母竹和竹材外运,防止病害扩散; ③ 病害流行的年份,可用 50% 多菌灵 1000 倍液,或 1:1:100 的波尔多液在新竹发枝放叶期喷洒,隔 10~15 d 连续喷 2~3 次。
黄脊竹蝗为不完全变态,其成虫绿色,体长约 33mm ,雄虫略小,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而愈宽,触角末端淡黄色。后足腿节粗大,两侧有人字形沟纹,腔节瘦小,有刺两排。卵长椭圆形,长 6~8mm ,土黄色,卵块圆筒形,长 19~ 28mm 。 5 月初跳蝻陆续孵化出土、上竹。黄脊竹蝗是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 1 代,常大面积危害。 7 ~ 8 月危害症状明显,跳蝻、成虫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 2~3 年内不发新舞,被害竹的竹轩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以幼虫取食竹叶,严重时,将竹叶吃光,如同火烧,影响下年发笋和成竹质量。 5 月为一代幼虫为害期, 7 月为二代幼虫为害期,三代和四代幼虫正常情况下不会成灾。
竹实小蜂一年一代,以蛹或幼虫在虫瘿中越冬,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成虫羽化飞出,产卵在毛竹新发的嫩芽里,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小枝中吸取竹株营养,致使小枝膨肿,竹叶脱落,严重的每根竹可达 2 万条虫。
② 人尿诱杀: 6 月初跳蝻上竹前用 100 kg 尿中加人 2 ~3 kg 5% 敌 百虫粉拌匀 , 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
② 在 4 月上旬用 1 份黄油加 3 份机油于竹秆基部涂 10 cm — 圈,阻止 若虫上竹
③ 人工捕杀幼虫 : 于被害笋处,用刀自上而下切开 1/4 笋壳,取出 幼虫;
③ 发病初应及早砍除病株,并用 25% 酮 600 ~ 800 倍液喷雾防治
①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 1 000 倍液, 从展叶时起每隔 15 d 连续喷 2 ~3 次;
③ 用 “ 根腐灵 ” 对竹蔸进行包裹后再栽种 , 或用 50% 多菌灵、 50% 敌克 松 500 倍液浸泡后栽种
③ 6~10 月间于竹林内喷 1 度(波美)石硫合剂或 25 % 酮 600 ~ 800 倍液喷雾防治
根据研究,毛竹林的砍伐年龄为 6~8 年( Ⅲ 、 Ⅳ 度竹)以上。砍伐量应低于生长量, 一般在出笋长竹年的白露至翌年立春前砍伐。竹林孕笋和发笋时间长,不可分期伐竹。
砍伐方式应该遵照 “ 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强 ” 的原则进行择伐。对那些不到砍伐年龄的病虫竹、雪压竹、风倒竹应及时砍伐。应尽可能降低伐根,伐桩不超过 4 cm , 并随即将其劈破或打通节隔,以利腐烂。提倡带半个竹蔸砍伐,不仅可增加竹材重量,而且提高了利用价值。
艾文胜: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毕业后一直从事竹类植物的研究。先后参与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与推广、毛竹实生育苗与造林、优质笋用竹选择与丰产栽培、优质纸浆竹选择等工作。起草并参与《湖南省毛竹丰产技术区域标准》、《 2002~2010 年湖南省竹林基地建设规划》、《毛竹栽培与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专著)、《湖南省毛竹产业化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编写工作。主持竹类研究课题多项。发表竹类研究论文数篇。熟练掌握日语、英语,曾赴日本、捷克学习和进修。
上一篇:诵读让古典诗篇生命连续